三学期制是国际通行学制,是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熟模式。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短学期的学习效率,更方便学生利用长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勤工俭学。也有利于教师利用假期实践开展科研活动,提高教学水平。 信大正是看到三学期的这些好处,才毅然实施三学期制的。
中国信息大学实行的三学期制,是把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,每学期10个教学周,相连学期之间间隔一周,形成每年3月底到11月中旬近8个月的连续学习时间和11月下旬到3月下旬之间的4个多月的连续假期。这意味着总的教学时间从以前的两个长学期“16周+16周”变为“10周+10周+10周”的三个短学期。
而国内其他大学的三学期制是“两长一短”的三学期制,即,在坚持传统两个长学期的同时,在暑假增加几个周的小学期。
其实,早在上世纪80年代,厦门大学就已试行三学期制;北京大学也曾试办暑期学校,但由于办学目标不明确,课程设置、后勤管理等机制未理顺等原因,两校被迫恢复二学期制。
2004年,厦门大学在师资力量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、后勤等方面夯实基础后,再次实行三学期制。同年,北大进行暑期学校模式试点。随后,浙江大学、山东大学等也相继开设了形式不一的“小学期”。2005年前后,我国大学出现了第一次学期制改革热潮。
2009年,中山大学实施的是“18周+18周+4周半”的三学期制模式,一改以往“20周+20周”的二学期制模式。中大校长黄达人表示,中大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目的是“为了更广泛地开展实践教学,制定更完善的制度,投入更多资源”。
中山大学新制度下,三个学期分别为秋季(9月中旬—次年1月中旬)、春季(2月下旬—7月初)和夏季学期(7月初—8月初)。其中,秋季、春季学期均实行17周授课、1周考试的教学安排,主要安排各专业的理论教学。夏季学期则包括4周上课和半周考试的时间,主要安排辅修课程、通识教育、公共选修课程等选修课,实习、课程设计、科研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,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开放型课程、学术论坛等学术活动,大学新生的军训等。
国内其他实行“两长一短”的三学期制院校还有:重庆工商大学、上海大学、、中国传媒大学、国防科技大学、汕头大学、吉林大学、西南大学、黑龙江大学、哈尔滨师范大学,重庆理工大学,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。
2010年,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始实行四学期制,广外“2+2学制”的具体方案是:调整学时和学分的折算标准,适度压缩课堂教学学分学时,将现行的18学时折算1学分调整为16学时折算1学分。在此基础上,将原来的两学期制改为2个长学期(各约20周),并在4月和10月各嵌入1个短学期(3周),相当于设置了2个“实践实习与科学研究短学期”。 广外四学期制改革与广交会联系密切。每年,广外都安排若干学院上千名学生参加广交会,这些学院会相应停课。
责任编辑:Allis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