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,加强学生守纪意识,中国信息大学从09年开始实行一项举措,即:上课铃响后30分钟内,教学楼不再准许学生随意出入。此项制度刚刚开始推行时,大家众说纷纭,有些学生表示不理解,“偶尔因为特殊情况,迟到一两分钟,情有可原啊!”“哪所大学,迟到就不让进教室了?”但大多数同学,还是赞同学校的这一做法,认为从中可以“以小见大”,学校对学生管理严格,是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被打扰,是学校为学生负责的表现。
为了我们的今天和未来
——中国信息大学2012级学生 徐锰楠
我们这个年纪还缺少自我约束能力,学校的这项制度给大家施加了一种紧迫感,让我们养成守时的习惯。虽然我和身边的朋友都有困在楼外的苦心回忆,但也是吃一堑长一智,也让我们懂得了,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过失,承担相应的后果。“我睡过了”、“我有事情”等等一切的借口,在社会上工作时,是没有人会听的。这一举措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我们的利益,为了我们的今天的今天和未来。
给渴望学习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做法,是大受欢迎的。对于自我约束能力日渐增强的我们来说,这项制度已然不会影响到我的学习生活。
个性与共性,个人与集体
——中国信息大学2011级学生 张 婷
学校这项制度,可以防止个别学生中途翘课,督促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我认为,迟到本来就是非常不好的现象,学校就应该严格要求,学生也应该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,就如同我们要做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一样。严格的管理,可以让我们形成紧迫意识,提高个人素养。
如果说,没有这个制度,所有学生都是想什么时候来,就什么时候来,课堂秩序就会被打乱。个人要服从于集体,个性要受到共性的制约。为了多数人的利益,个人的利益有时不得不放弃。作为学生,首要的还是学习,也许有的学生认为,我只是迟到一两分钟,没有什么,但将影响的是整个课堂。本来老师讲课非常投入,突然一个同学进来了,势必会影响老师的积极性,也会打断所有同学们的思路。现代社会的一个行为准则或道德准则是,不做损害他人的事;
管理也是教育,是学生走上社会之前的“必修课”
——中国信息大学2010级学生 李玮琦
我认为学校这项制度确实很好,既是对我们的严格管理,同时也是一种教育,是我们每个学生走上社会之前的“必修课”,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律性和时间观念。这对我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益处的。我觉得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誉,信誉是第一位的,我们不能失信于人。我的父亲曾经告诉过我,一个人想失信于人,非常简单,但你想重新获得别人的信任,想让被人重新认识你这个人,非常难。如果说我和一个客户见面,约好了下午三点,也许我仅仅路上堵车、身体不适等原因迟到了三分钟,在我的观念里觉得没有什么,但在别人眼里,我就成了一个很不守信用的人,也许我最大的客户就会失去。
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
——中国信息大学2009级学生 张英琦
作为大四的学生,我真心地赞同学校的这一制度。套用一句俗话,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。学校一定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,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。以前我在学生会时,就做过教学楼的执勤人员,能更深地体会到这一点。学生们各有各的特殊情况,有人因为肚子疼迟到、有人因为起来晚了迟到……,虽然对单独的一个学生而言是个别情况,但如果放眼全校去看,必然造成不好的影响。迟到进入教室,肯定会影响其他学生听课,或是老师上课。一个人迟到是没什么,但所有人都有这样一种思想或者习惯,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。人都是有惰性的,规矩一旦打破了,失去了一个好的秩序,再想更改,很难了。
中国信息大学记者团 徐锰楠
责任编辑:Allison